位在埃及的最北邊的Alexandria,是我們繼開羅,Luxor,黑白沙漠之後,在埃及去的第四個(和最後一個)地方。從黑白沙漠回來,一樣在開羅待一個晚上,就去火車站了。
(上面這張其實是從Alexandria回開羅時的火車,不過跟去程一模一樣。順道一提,我們前一天試著去買票時都已經沒有位子了,還浪費很多時間排隊。下次如果要坐火車的話,大概會直接上車等補票。似乎大部分去Alexandria的人都是這樣的)
上了火車,兩個半小時後抵達了一個「很像是Alexandria」的地方。看著大家下車,心裡實在不太確定: Google Map上面標的「現在位置」跟火車站正確的地方不太一樣啊?外面也看不到站牌… 就算有也是阿拉伯文的。
想說也沒差太遠,就先跟著大家下車了。
問了一個路人說這裡是不是Alexandria… 結果這位好心的大哥和他的朋友,大發慈悲決定帶我們去我們的旅館。
一在大熱天中,他們先陪我們多走了15分鐘的路(本來想帶我們坐便宜的黑巴)。然後還打電話過去我們旅館確認他的位置。最後應我們的要求,幫我們攔了計程車,還順便談好價格。他們還留了他們的電話號碼,跟我們千交待萬交待說有問題隨時打給他們。
埃及真的好多好人啊…
我們住的是Transit Alexandria,是個位在市中心相對便宜的旅館。說相對便宜,是因為Alexandria的住宿普遍是開羅的兩倍價格。
Transit Alexandria一人一晚 $20 美金,比起Alexandria平均一人 $40便宜不少。不過… 去了之後才發現沒冷氣,而且外面就是古老的輕軌,非常吵。開過去整間房子還會振動。
這個旅館也頗有趣的。
他位在一棟四層樓的古老辦公大樓頂樓,裡面有律師事務所,有Schenker的辦公室,有一些看不懂的辦公室。從一樓走進去,中間就是一個螺旋狀的樓梯往上(埃及這邊大部分的舊公寓都這樣)。但是中間竟然有個電梯!
這是在三樓往四樓照的畫面。就這樣一個綠色箱子,在樓梯中間上上下下。電梯開下去時,若把手伸過去,手就會斷掉。
正常的電梯,都會有兩個門。一個是該樓層的門(避免人掉進電梯的束坑),一個是電梯自己的。這個電梯很神奇的是,各樓層的門,好像是去其他地方拔過來的。不是正常那種左右開,而是用推的。
而電梯自己是沒有門的,所以站在裡面時,各樓層的水泥地板會在眼前上上下下。
不過是還蠻安全的。至少這公寓裡大家都在坐。
這裡的樓梯也能看出歲月的痕跡。應該是大理石吧?在開羅住的旅館也是一樣的造型和石材,但是到這邊發現,中間人踏的地方,過了幾十年都凹進去了。
把石頭磨成這樣真不簡單。
不過建築外面就還不錯。下面這張是在旅館旁邊照的,基本上所有的建築都長得差不多,有點像「舊舊的歐洲」混和了「伊斯蘭建築」。
第一天晚餐我們參考「寂寞星球」上的餐廳清單,去了這間Mohamed Ahmed Restaurant。書上寫說,這邊是當地人一致認為把「最基本的埃及小吃」做的「最優秀」的地方。
餐廳裡爆滿,有種在香港吃「添好運」,或是在廣州吃「南杏牛三星」的感覺,一堆服務員忙碌的端著盤子跑來跑去,旁邊還擠著一堆等位子的顧客。
因為我們是外國人,所以他們把我們安排在收銀機旁邊,還特別安排了會說英文的服務員。
打開菜單,讓人意外的種類不多,而且還蠻多看過的東西呢!嗯,那就每種類型的來一個吧。
Shakshouka: 這英文名字唸起來有點像是「NBA球星俠客歐尼爾在跳舞」的感覺。竟然列在「雞蛋料理」下面?太讓人期待了。
結果… 就是蕃茄炒蛋。跟以前在「湘贛木桶飯」裡吃的「西紅柿炒蛋」一模一樣。看來若哪天要帶埃及人去中國吃飯,怕他吃不習慣的話,就帶他吃這個吧。
Foul Eskandrani:
類似墨西哥豆子Refried Beans的東西,在「肥肥拉」吃過不怎麼樣。不過,書上把這裡的豆泥寫得像會發光一樣,幾乎是「全埃及最好吃」的了。
(左下角那盤)
吃了一口,確實,拿肥肥拉跟他比根本是種侮辱。這邊的豆泥香很多,濃很多,還多了很多難以言語的香料味,像咖哩一樣複雜。除了Teniha沙拉醬之外,上面還淋了檸檬汁,讓豆味不那麼膩口。
雖然我還是不喜歡豆泥,但是還是吃得出他的優秀。
Felafel
把蔬菜打成泥,瀝乾後(有點像打完豆漿的豆腐渣),加香料弄成球狀拿去炸。比起在美國吃的,這邊的比較酥鬆。不錯吃,只是沒到讓人驚艷的地步就是了。
吃完飯,我們就走到海邊散步。
這裡是地中海呢。從南非一路上來,終於到非洲的最北邊了!
在上面這張拍完的一瞬間,一個莫名奇妙的大浪打上來,把我們兩人都潑濕了。嗯,狼狽的結束了晚上的散步,決定回去旅館。
中途正好經過一間果汁店… 那就來一杯Sobia吧!
開心的要拍照時,旁邊兩位埃及人就默默的跑到旁邊亂入。他們… 真的超愛亞洲女生的說。拍完還特別跟我們聊了一下。我問他們喝什麼,他說是 Mango Borio,還給我們喝一口。
嗯,是把芒果汁和Oreo丟進果汁機打成泥。而Borio就是這邊的「仿」Oreo。
看他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最好喝的飲料,我就對招牌上那堆看不懂的東西有點畏懼了。該不會他們什麼都可以跟Oreo餅乾一起打吧?
隔天早上,就開始了觀光行程。
在希臘羅馬統治埃及的時候,這裡是埃及區的首都,也是(當時)舉世聞名的文化重鎮。現在這邊的人,對於開羅搶走首都還是有點憤憤不平,總覺得自己比較「高尚」一點。在火車站遇到的那兩位,也都有提到說,身為Alexandria人… 不是很喜歡開羅。
為什麼當年會是文化重鎮?因為約2300年前(300BC左右),希臘人在這邊蓋了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成為了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該圖書館中間歷經了幾次破壞,約1400年前就完全消失了。不過大約三十年前,埃及人拉了一堆贊助,最終蓋了一個新的,巨大的,「媲美當年的」圖書館。
(為了表達出自己有「文化氣息」,貌似中東不少獨裁者都有贊助。網路上還說,光是已故的Saddam Hussein就捐了2400萬美金。)
這個新圖書館在2002年開幕。建築譬喻「太陽從地面升起」,所以從外面看是個半球體。
裡面是階梯狀。數了一下,有藏書的地方就12層樓了。這大概是我去過最氣派的博物館了,比起一般埃及景點「高級」很多。
在這12層樓之下,地下室有六七個博物館。都是一些小博物館,有幾個是要另外門票的(但都不貴)。當時在火車站遇到的那兩位好心的大哥,就有提到他們大學時很喜歡泡在這些博物管裡面。累了就到樓上睡覺。
不過以藏書量來說,這棟其實很遜。當年設計可以放八百萬冊的書,現在大概只放了一百萬冊,而且一半是法文書(不知道為什麼法國拼命的捐舊書。可能是覺得比捐錢划算吧)。在裡面晃了一陣子,也沒看到誰真的在看書。
放眼看過去,大家都在享受免費網路和免費冷氣(門票非常便宜,觀光客好像是10EP一人,當地人更低)。網路很快,冷氣很冷。在那邊晃了快三個小時還是意猶未盡。
接下來去的是「迷你羅馬劇場」。
確切來說,這裡曾經是個羅馬浴場,只是浴室部份已經看不太出來了。
當年這裡附設一些可以讓人演講的地方。(不知道是先洗澡再聽演講,還是先聽演講再洗澡?)
這裡逛了十五分鐘,就覺得眼睛白花花的一片,不知道在看什麼了。
第三個是一個叫做Catacombs的地方。當年在這邊的羅馬人,挖了一個給高官的地下墳墓。
我們買完票要進去時,一個來自廣州的大學生跑過來。
「請問… 是中國人嗎?」
「嗯?」
「太好了!我可以跟你們一起下去嗎?下面… 超可怕的。」
於是他跟著我們。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洞口往下走了四層樓,到了一個地下宮殿。
確實… 裡面天花板很低,死氣沉沉,沒有光線,彎來彎去,一堆雕像又非常安靜… 一個人真的會很可怕。牆壁上是一個個正方形的洞,而且還上下各一個,一排排過去… 很像我在新宿住過的膠囊旅館。
因為門口的安檢把我們相機收走,裡面就沒拍照了。就想像膠囊旅館拍鬼片的樣子吧。
在開羅的旅館主人說,Alexandria最主要就五個景點。最方便的方法是,從開羅包車開過去,一天來回。
不過我們就只去了這三個地方。看看拍照,風風火火到此一遊的方式實在不太喜歡。而且,那樣的話導遊肯定一直跟在旁邊,反而很不自在。
重點是,不能吃這邊的東西。第二天我們又吃了好多… 列兩個最喜歡的。
三角可麗餅:
菜單都是阿拉伯文,所以我們只能用指指點點的方式來點餐。貌似都是起司,不同的肉,和沙拉醬。肉有炸雞,牛肉,羊肉,牛肝等等。
我們第一次點的是「起司加炸雞」口味。還算不錯,而正在吃的同時,看到有人點「起司加牛肝」,牛肝是在旁邊炒好再放到起司上面。油亮亮的看起來超級優秀。為了這個牛肝,隔天我們特地又跑過去點。結果他莫名其妙的拿了一個「全起司」的給我們。
這大概是在Alexandria讓我感到最遺憾的事情了。「起司口味」的雖然裡面放了四種起司(而且足足一吋厚),但味道很膩很單調。
GAD
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的縮寫。反正賣的是沙威馬,而且排隊的人數是隔壁三角可麗餅的三倍。沙威馬真的很棒:肉跟麵包都比台灣吃過的有嚼勁(可以咬很久),香料多很多。
2014.8.6是在埃及的最後一天。早上悠哉的在旅館旁邊吃了個Brunch(百年老店呢!)。我還點了一杯土耳其咖啡… 然後喝一口就後悔了。這根本是沒過濾的Espresso麻!渣渣一堆。
然後就一路坐火車,坐計程車到開羅機場,離開非洲了。
很多人其實建議不需要來Alexandria。他們都說,若是有在歐洲待過的話,這裡就是一個破舊版的歐洲小鎮,沒什麼好看的。
或許他們沒有說錯。但是我很慶幸我們有來。感覺起來,這裡是埃及「最少穆斯林影響」的地方,所以路上比較活潑,不會往哪邊看都是一堆嚴肅的中年人和全身漆黑帶面罩的女生。而且,或許也是因為受歐洲影響比較深,也沒遇到因為我們是外國觀光客,所以一直黏過來的推銷和騙子。
在埃及待了兩週,這樣自由自在旅遊的感覺真的是久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