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的第二天中午,我們去吃了Peter Luger牛排店。
之前在工作的時候,我們協理只要一提到紐約,就會開始說這間牛排店有多好吃。
「只要經過紐約,一定先打電話過去預約」
「不管多趕,就是要做計程車殺過去」
「他們自己熟成的牛排」
「什麼叫做外。酥。內。軟。」
在工廠裡看著協理,前幾秒還在為幾百億台幣講得天花亂墜,後幾秒就對著牛排講的(更加的)天花亂墜… 我幼小的心靈就默默的埋下了「有一天,我也要去吃Peter Luger」的種子。
提前了兩週去預約,運氣不錯還有位子。
終於,一人份的牛排上桌了(約500公克)。這真是不得了的牛排。
以往在Costco買的USDA Prime肋眼,就是很嫩很香:滿滿的牛油香。
Peter Luger的牛排也很香,但跟Costco單一的香味不同,這邊的有三種不同的香味。
首先,其中一面煎的跟港式脆皮燒肉一樣,像餅乾一樣酥酥脆脆。
喀滋!
喀滋!
去扭檸檬或橘子皮,不是會從皮裡噴出油一樣的汁液嗎?咬開這層脆皮牛排的瞬間,就有那種感覺。燒肉特有的「焦油香」就這麼噴出來了。
裡面的肉則是軟軟嫩嫩油油香香。不錯不錯,高級牛排。
但吞下去後,口腔裡會殘留一股淡淡的,發酵過的,像老乳酪,像紅酒,像皮蛋一樣的「餘香」。這個餘香會自己從口腔後面跑到鼻子中,從鼻孔自己噴出來,搞得我覺得自己像個香水瓶一樣。
脆皮的焦油香,優質的牛油香,餘味繚繞的乳香… 三種香味,真是不得了。
不過咬起來的質感,我覺得還是一般新鮮的牛排勝出。當然,部位可能也有影響(這邊是用Porterhouse的位置),但總覺得在爽口的脆皮被咬開後,裡面的肉質嚼一下就會略顯老澀。
如果我在Costco買最高級的牛排,煎出來的結果是香味8分,口感8分,那這邊就是香味10分,口感8分(雖然肉有點老澀,但有脆皮加分)。
其他點的菜,就不多提啦~重點是牛排。
Appr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