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拉克夫的第二天我坐上巴士,前往西南邊一個半小時之外的小鎮Oswiecim。
這個鎮是著名的觀光景點,有早年波蘭的軍營。門口寫著「Arbeit Macht Frei」意思是「勞動能夠放你自由」。
裡面則是一排排整齊的紅磚建築,和修整整齊的草地。只要在牆上弄些塗鴉,就是現在在亞洲城市裡常見的創意園區。
進來時看到門口好多大巴,裡面也不少觀光客在參加導覽。散客倒蠻少的。話說,若不參加官方提供的導覽,這裡是免費的,像逛公園一樣自由進出。
這些紅磚建築大概有二十多棟。營區還蠻大的。走一圈大概二十分鐘,安安靜靜的。而且,難得今天早上有藍天。
只看外表,現在真的看不出什麼。
哪歷史上呢?
波蘭名為Oswiecim的小鎮,德國稱之為Auschwitz。上面這個舊軍營,1939年德軍佔領波蘭後,被改成集中營「Auschwitz I」。後來德軍又在附近蓋了Auschwitz II和III,總共三個集中營。
Auschwitz這三個集中營從1940運行到1945年一月,共約4年。德軍在此以平均每小時約30人的速度,共計殺了130萬人左右,其中90% 是猶太人。在教科書上寫的「納粹殺了六百萬猶太人」中,這裡佔了將近1/4。這是德國最大,最惡名昭彰的集中營,其「過客」來自四面八方。
為什麼希特勒要屠殺猶太人?這個沒有確定的說法,不過最有可能的有兩種。
第一種是因為希特勒認為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之所以會戰敗,是因為在德國的猶太人為了發戰爭財所以「拖後腿」。第二種是因為,猶太人在歐洲本來就有不少人討厭(對猶太人的「討厭」甚至都有英文專有名詞:Anti-Semitism)。為了國內的凝聚力,並順便佔有猶太人的財產(他們平均財富比較高),就把他們處理掉。
而為什麼猶太人會一直被針對?我看過一本很厚的書在寫這個… 厚到我看不完。但「簡單不準確」的說法是因為在歐洲,他們「自稱為神的選民」(驕傲),「有只有猶太人能去的教堂」(孤僻),「自己教自己的小孩」(非常孤僻),「有錢」(讓人嫉妒),「大多數借錢的高利貸都是猶太人」(不討喜)等等。
總之,在Auschwitz死掉的130萬人中,90%是猶太人,剩下是波蘭人民,俄軍戰俘,和其他少數民族(如吉普賽人。繼猶太人之後,大概是第二被歐洲人排斥的民族)。
我看過不少以猶太人為主角(或主題)的書。有些是自傳,有些是小說。每一本都有提到這裡。Auschwitz。
百聞不如一見。
一號營區裡不少紅磚屋被改成展示間。
裡面基本上維持原本的格局,不過各有不同的主題。有一棟是將裡面的床舖廁所還原成原狀。有一棟是放毒氣室模型。有一棟是被法國和比利時包下來,針對從那兩國被送過去的人做介紹和紀念。有一棟介紹那些勞工若有搗亂嫌疑,怎麼在「審判」後就送到外面旁邊的空地槍決掉。
(上面這個空地死了幾千個人喔)
不能拍照的只有幾個地方。第一是一間放置頭髮的。從毒氣室送到焚化爐前,屍體的頭髮會被剃掉,拿去德國的織布工廠。該房間放了從幾十個麻布袋倒出來的頭髮。
第二個是毒氣室。第三個是焚化爐。毒氣室除了牆壁上的刮痕(據說是臨死前用指甲刮的)和上頭的一個洞(拿來投毒),看起來就像一般年老失修有壁癌又漏水的大房間。焚化爐… 有點像拿來烤披薩的。只是旁邊不少軌道和推車。
坐上免費的接駁巴士,從「一號集中營」到「二號集中營」只要五分鐘。二號營是一號營地的約… 10倍大吧。從遠方看長這樣。
就在田野中,一條孤零零的鐵軌前往紅磚大門。書上寫說,當年過來的火車有幾種。要嘛是牛車(所以就幾個鐵欄杆圍著,冬天運過去就凍死一堆人),要嘛是整個被木頭包起來看不到外面(夏天就悶死一堆人,冬天一樣凍死一堆人)。
走到大門口,看看後面有什麼。
遠方那些樹就是鐵軌的終點,而左右兩側都是勞動者住的地方。一般來說,一抵達這邊乘客會被載到後面那些樹,下車後立刻「分類」。要洗澡的(通常是女性和小孩)往一邊走,要工作的(通常是男性)往一邊走。
1945年俄軍從東邊過來解放這個營區前,德軍嘗試將他們屠殺的證據銷毀掉。因此,這邊的毒氣室和焚化爐被炸掉了。
不過還看的出當年的格局。上圖樓梯下去,先是脫衣服的房間。後面就是毒氣室了。先前有在展覽中看到模型,如下。
沒有被分去洗澡的,就在這樣的房子中。
跟軍營頗像的。當年很多這些木造的房子都坍塌了,只剩下原本的煙囪孤零零的在草地上。一眼望過去很像墓碑。
三號集中營沒有開放。在一號和二號集中營裡面看了將近六個小時,我就坐巴士回到Krakow市區。
嗯。
不像南京大屠殺博物館裡充滿驚悚的照片。如果當年的日軍是「殘暴」,那德軍就是「冷漠」。整個集中營的感覺就是有被IE設計過,如何以最有效率,最省錢,最快速,最衛生的方式把人「消失掉」。那種態度,彷彿是在殺老鼠一樣。
我很喜歡看的一個部落格叫做Waitbutwhy.com。這個作者曾經寫了一篇文章,用圖表的方式比較「歷史上不同的重要事件」的死亡人數。下面有連結,拉到文章最底層就可以看到總比較的圖片。
他的清單上列了很多「死亡事件」。其他讀者的回文中也列了很多他漏掉的「死亡事件」。
從該網頁中的資料,我整理出所有總數「可能」超過1000萬人的死亡事件。首先先聲明,括號裡面的數字代表「可能最小數字」和「可能最大數字」,是我從那個網頁上複製貼上過來的。我並沒有去驗證過。之所以放上來只是當作規模大小的參考。當然,實際人數可能更多或更少。希望是更少。
-
天花 整個20世紀(3億~5億)
-
黑死病 1347~1351(7500萬~2億人)
-
西班牙流感 1918~1921 (5000萬~1億人)
-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 1949~1976(4900萬~7800萬人)
-
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 (4000萬~7200萬人)
-
蒙古入侵 1208~1368 (3000萬~7000萬人)
-
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 (1500萬~6500萬)
-
歐洲殖民飢荒 1876~1900 (3000萬~6000萬人)
-
史達林時代的蘇聯 (3000萬~4000萬人)
-
愛滋病累計的總死亡人數 (3500萬人)
-
現在一年心臟病死亡人數 (1700萬人)
-
美國西部拓荒時的印第安人 (1200萬)
我們學歷史的目的應該有三個。第一個是為了弄清楚「我從哪裡來」。第二個是從中學習一些歷史教訓,以瞭解未來的路「怎麼走」。第三個是從中學習一些歷史教訓,以瞭解未來的路「不要怎麼走」。
其中,「未來的路怎麼走」這個範圍很廣,有很多可能性。但「未來的路不要怎麼走」我覺得答案很明顯。
不要早死。
平均來說每個人生中最不開心的時候,應該就是「死掉」的時候,尤其是「不自然早死」的時候。不要早死,嘿,有什麼教訓比這個重要?
上面那12個事件總計死亡了7億~12億人之間,佔現在人口的十分之一。除了那12個事件之外,還有一大堆單一事件死亡人數超過幾十萬,幾百萬。
Auschwitz集中營裡的某個展覽開頭寫了這句話。上面是波蘭文,下面是英文。
關於集中營,台灣的教科書沒寫什麼。關於那12個事件,台灣的教科書也沒寫什麼。
這不對。這非常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