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簡單列一下我們去的「非歷史相關」的博物館吧。
Bauhaus是一個設計學校,成立於1919年的德國(一戰後一年)。當時創辦人的核心理念是:所有藝術的最高點應該是「建築」。繪畫與雕刻,早期全部都是為了裝飾建築,所以今天應該要把他們全部「濃縮回建築」之中。
隔了幾年他改變他的哲學,認為應該要把「藝術與科技結合」。1933年希特勒上台時把這學校關了。不過二十年後(1953)這個學校當年的一些教師和畢業生又在德國開了一個新的設計學校:Ulm。
這個設計學校開了幾年,德國的一間公司Braun(百靈 - 做家電的那家公司)跑去請他們幫忙設計自己的產品。百靈派過去合作的工作人員中,有一位叫做Dieter Rams。
與Ulm學校的合作之中深深的影響了Dieter Rams。他後來成為設計界的大師,提出了「好設計的十大要素」,並影響了日後另一個設計師:設計iPhone的Jony Ive。
(下圖是網路上抓的)
剛好柏林有個Bauhaus的博物館,我們就跑過去看了。
博物館很小,就一個房間大而已。雖然展示不多,他們卻提供我見過最優秀的語音導覽。每個物品的背景,理念都介紹的很詳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自己蓋的教學大樓。
(裡面不能照相,所以這張是網路上抓的)
講求「建築是最高藝術」的Bauhaus自然在這棟建築中融入了他們的理念。大量的使用玻璃和鋼筋作為外觀(在當年就是一大創舉),刻意在邊角使用玻璃而不用水泥(讓建築看起來比較輕盈)。另外,不管從哪一面去看,都無法看到這棟建築的全貌(一定會有一部分被擋住)。必須繞他一圈才能看到他的全貌。等等等等。
真看不出來這棟建築已經九十年了。
除了教學大樓之外,就是眾多他們設計的日常用品,如檯燈椅子等等。很多都讓人驚嘆說,原來這個造型是他們設計的,而且還是八十年前設計的!
小巧玲瓏的博物館,還蠻不錯的。
另外一個就是「咖哩熱狗腸」博物館。
嗯,根據故事,戰後一位柏林媽媽為了生計,在家裡倉庫裡翻出了咖哩粉,蕃茄醬,熱狗腸等等的原材料,就把他湊在一起賣。柏林最著名的平民美食就誕生了。
不過網路上也看到,德國北部其他城市對柏林的熱狗腸相當不以為然。「不過就撒個咖哩粉」也就咖哩熱狗腸?遜呆了!那種濃濃的醋意,讓我想起之前去吉隆坡時,馬來西亞人對新加坡肉骨茶的不屑。「不過就胡椒粉湯,哪裡叫肉骨茶?我們這裡的才是正宗!」
不過柏林的咖哩熱狗腸可以被批評成這樣,由此可見真的很有名。在網路上找到有「咖哩熱狗腸」博物館,我們就開心的跑過去。
結果,博物館讓人很失望。根本就是把一些有的沒有的東西(像是「紙盤是怎麼製作的」,「跟吃點心有關的德國歌」硬塞在一起,然後用漂亮的包裝包起來。不到半小時就逛完了。
但咖哩熱狗腸本身讓人驚喜。而且他附設的餐廳裡的咖哩熱狗腸,跟後面吃到的幾家比起來也是最好吃的。熱狗本身外皮彷彿炸過,咬下去的瞬間不只會「喀滋」一聲,繼續在嘴巴裡咀嚼時還蘇蘇脆脆的。就像茶餐廳裡高級「化皮燒肉」的皮一樣。
(當然,也不排除我吃得那跟香腸是已經被烤了幾十個小時的滯銷品。但真的很好吃)
另外一個重點是蕃茄醬。那個醬不是一般市場上買個Heinz擠下去,而是各家肉腸店用各自的「秘密配方」做出來特調品。大多偏甜,不酸,不鹹。
咖哩粉… 很一般。我想主要是為了香味而已。
不過三者合在一起,就會變的非常有層次感。一開始是咖哩粉的香味,中間是蕃茄醬的甜味,最後滿嘴殘留著香腸的肉香油香。不知道有沒有香水也是這樣搭配「前中後」味的?拿去當惡整人用的道具一定很有趣。
下面是在另一間店吃的熱狗腸配薯條。經濟拮据的話這是好選擇,因為路上能填飽肚子的,就這個最便宜了。
我們也找了一天去看柏林圍牆「畫廊」。
當年橫跨整個城市的圍牆大部分都被拆了,現在只剩零零碎碎的,這邊一點那邊一點。火車站附近有一些,博物館Topography of Terror有一些,Tranenpalast裡面放一段。目前剩下最長的一段,在河邊被政府開放讓人去塗鴉,變成畫廊。
另一個是在市中心的景點「Check Point Charlie」。當年這邊是「美國區」的一個哨口。理論上俄國區就在正對面,也應該要有個哨口(就像兩國海關面對面那樣),只是好像被拆的很徹底不見了。
就一個小小不起眼的哨站放在路中間。如果觀光客想要的話,那邊有當年出入關口的印章可以蓋在護照上。蓋了會發生什麼事?不確定捏…
然後旁邊有個牌子說「你即將離開美國區」。在旁邊的商店有一堆以這個牌子為標籤的紀念品,像馬克杯,衣服等等。
Pergamon Museum
十九世紀中期,德國的一些考古學家到現在的土耳其西岸(也就是我們買土耳其燈,看希臘古城的Ephesus附近),以及現在的敘利亞,伊拉克那邊挖古蹟。這些古蹟被帶回德國後,放置在一個叫做Pergamon的博物館裡。
Pergamon博物館位在「博物館島」上,距離中央車站(和Tranenpalast博物館)沒多遠的河中間。島上還有另外兩三個重量級的藝術博物館,大概是想跟法國的羅浮宮分庭抗禮吧?礙於時間,其他幾個博物館就沒去看了。
話說,當年所有歐洲列強都這樣到世界各地尋寶,然後把挖出來的東西帶回自己國家展示。目前收藏最大的應該是大英博物館,畢竟英國是「史上帝國規模第一名」,殖民了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紐澳,南非,肯亞,坦桑尼亞,埃及(和美國)… 然後又去中國打了幾場。
這有多少東西可以搬回家?
印象中德國沒殖民過幾個地方。但沒想到這個博物館也相當大。
看到的一瞬間有點呆掉。他們竟然帶了幾座城門城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