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ht o’clock, sharp sharp!” 約根會在每晚提醒我們明天早上集合時間。地點就在廚房。先到的人把開水放上去煮,並開始準備早餐。
早餐通常是約根前一天自己做的麵包。使用兩種有機麵粉(全白的和全麥的),一些穀物,一些水。約根會使用他「研究了好幾年」的揉法。左手把麵團折起來,盡量多「折」一點空氣到麵團中。右手再用力的把空氣揉開,一直揉到手酸為止。他跟我們說,這種就是他們小時候住瑞士的時候吃的麵包。
硬硬的,紮實。過程中不加蛋,不加鹽,不加酵母。吃飯時,我們會在麵包上放奶油,Cheese,酪梨加鹽巴,或是約根自製的Apricot果醬。
若是麵包不夠,或是約根前一天晚上太累沒做麵包,那就會煮燕麥。一鍋燕麥,一顆蘋果切丁,一些糖,一些肉桂粉。
早餐約根會喝Rooibos Tea,直白翻譯是「紅樹茶」,是南非特產。喝起來淡淡的有點像紅茶。基本上所有在南非的餐廳,若是跟服務員說「來一杯茶」,就會上這個。
我們喝的則是一般的咖啡。
吃完早餐洗完盤子就開始工作。約十一點的時候會有「早上點心時間」。這時約根就要喝咖啡了,而且他泡的時候,會在法式壓壺中撒肉桂粉。通常搭配咖啡的是野生胡桃。
怎麼知道是野生的呢?因為我們剛來某天的工作,就是拿梯子去樹上摘。
午餐和晚餐就有幾種不一樣的東西。
最常見的食物,就是「湯+麵包」。每次到了餐時間,約根會把他冰箱打開來,盯著裡面開始思考。(不過看了一個禮拜,基本上就是胡蘿菠,菠菜,奶油果,花椰菜,白蘑菇,蕃茄)。
有一天晚上約根說,Lets make soup! Soup is always good!
然後就把所有的蔬菜切下去燉。燉了一陣子後,他想了想,把之前留下來的玉米鬚也丟進去。撒了一點鹽,丟了一點迷迭香,奧勒岡,然後開始研究他另外五種粉狀香料看看要加什麼。
配上早餐剩下來的麵包就上桌了。這鍋我們吃了四餐。
(因為黑黑糊糊的,當時就忘了拍照)
第二種會吃的東西,就是Couscous+Stir Fry。
Couscous是一種義大利來的主食。
煮法就是把他倒進碗裡,配水1:1,悶個8分鐘後凝固成有點像嘔吐物的黃色硬塊。丟些橄欖油進去拌開來,他就會像散成顆粒狀,樣子就像蒸熟的小米。吃起來有些綿綿的,帶一點奶油香。個人是覺得還蠻好吃的。
Stir Fry就是炒菜。冰箱裡同樣的食材,要不是湯,就會變成炒菜。切碎丟到橄欖油裡炒,最後加上約根珍藏的「龜甲萬醬油」。對這瓶醬油他可驕傲了,畢竟那是他從十幾種醬油裡面試出來最棒的醬油。
And it’s not cheap!
Really?
It costs 120R a bottle!
Whoa… it’s only 30R at home…
第三種會吃的,是義大利麵。
這大部分是我在做。在美國練習了一年的義大利麵,可以在南非這裡發揚光大實在讓人驕傲。除了正常的「紅醬」(蕃茄底的),還研究出了白醬,黃醬,跟「醬油臘腸義大利炒麵」,和「糖醋豬肉義大利炒麵」。一麵五吃!
首先是正常的紅醬。這裡因為蕃茄又綠又貴,所以約根都用蕃茄罐頭。是還不錯啦…
白醬的作法是在鍋裡先放奶油,沙拉油,丟進牛奶跟麵粉,煮成糊後加上美乃滋,Feta Cheese,花椰菜。
基本上只要冰箱裡面有「白色」的東西,就統統丟進去。最後加上鮪魚罐頭。
黃醬是有次做白醬時,在最後一步發現打開的鮪魚罐頭竟然是「咖哩沙拉口味」的。該罐頭裡面只有1/4是鮪魚,其他都是馬鈴薯,鳳梨,跟咖哩醬。
這什麼怪口味?後來問約根,他也聳聳肩,說那是以前哪個WWOOFer留下來的東西。不過開了都開了,那還是丟進去吧。再加上一些Masala粉,意外的非常好吃。後來做了第二次,還發現一位法國來的WWOOFer,偷偷在洗碗時把鍋子上殘留的醬挖來吃。
哈!
因為這邊沒有(像樣的)白飯,有天很想念中國式食物的時候,就做了這個「醬油臘腸義大利炒麵」。
先在旁邊炒了蛋,又分開炒了高麗菜和胡蘿菠,最後加上醬油,蜂蜜和Salami(義式臘腸)丟在一起炒。或許因為我們用的是蠻廉價的義大利麵,吃起來有點像台灣會出現的黃麵。義式臘腸在加上醬油後,吃起來也有點像臘肉。
自己吃的是蠻滿意的。大概有台灣吃到的7成的水準吧?
「糖醋豬肉義大利麵」是在兩位法國來的WWOOFer,以及約根的朋友Tanya抵達的晚上做的。貌似南非人很喜歡中國的糖醋排骨,所以他們請我們做糖醋醬。
因為沒做過糖醋,所以趕緊上網查了一下。這個可是發揚中國美食的重要時刻,不能丟臉!
看完食譜,就開始在約根的廚房裡面尋找所需要的食材。但是… 這畢竟是南非人的廚房。湊了很久,找出了醬油,砂糖,Balsamic Vinegar(這是義大利人沾麵包的醋),Apple Cider Vinegar(這是健康飲品),Chili & Plum Sauce(這是連正常南非人都沒看過的稀有醬),調出了一碗黑黑的醬。廚房裡面沒有蕃茄醬也沒有正常的辣椒醬,沒辦法把他弄成紅色的。
而且,我本來以為他是要用這個醬炒豬肉,結果竟然連蔬菜和義大利麵都被丟下去用一樣的醬一起炒。(看到手工義大利麵被丟到醬裡時,都有一種糟蹋了麵的感覺)
結果大家吃的讚不絕口,還一直追問我食譜。
個人是覺得不難吃,但若是在中國餐廳看到這個,我大概會以為是義大利人做的。Balsamic Vinegar耶?!看他們愛的不得了,我內心真的是不好意思,只好敷衍說這種以「梅子」為基底的「上海式糖醋」。
另外,約根還會自己做義大利麵。一杯麵粉配一顆雞蛋,幾人就幾杯麵粉。拌一拌,丟到切麵機裡面切一切,意外的簡單。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義大利麵,有驚艷到。
不過約根用「杯」的單位其實很不準。做義大利面的杯子,做麵包的杯子,跟做Couscous的杯子都不一樣。
第四種會吃的,就是Braai。
Braai就是南非特有的烤肉。我們會先劈柴,生火,然後當剩下木炭的時候,架上鐵架。約根說,根據他們Africaans的傳統,就是主人負責烤肉,其他人都不準動。而且來作客的人「絕對不能評論烤的好不好吃」,不然是一件很失禮的事。
另外Braai完後,東西是拿回餐桌上吃的,不是坐在外面的星空下面吃。因為這裡晚上很冷,我對這點是沒有任何意見。只是不知道正常南非人是不是也在室內吃了。
約根的招牌菜是「醬油迷迭香醃豬頸肉」。每次做完這道菜的隔天,約根養的狗就會去把烤肉架舔的乾乾淨淨,彷彿刷過一樣。
不得不說,非常好吃。比A1的泰式豬頸肉好吃多了。
主食通常是配馬鈴薯。切塊後,加上迷迭香,奶油,沙拉油,鹽巴,放進約根在瑞士當兵時帶出來的Canteen。(Canteen長的有點像台灣當兵用的鐵水壺,只是上半部可以整個打開來,當飯盒使用)。當Canteen放到火裡烤時,裡面的油會馬上沸騰成蒸氣,蒸的(還是這算炸?)吱吱叫。一個小時後,就可以上桌了。
酥軟綿密的馬鈴薯。
在上圖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紅黃色罐子的Aromat。據約根說,所有瑞士的小朋友都是吃Aromat長大的。他年輕時還會到隔壁的田裡去借玉米來烤,一樣灑上奶油和Aromat。
And the main ingredient of Aromat is…. MSG! And they hide it with some fancy name in the ingredient list! Isn’t that awful?
Er… we’re Chinese. We can’t live without MSG.
Really?
Ya… for example… there is a noodle called You-Po-Mien…
But that’s amazing!
南非人(和後來認識的荷蘭人和法國人)對於我們對「吃味精」好像沒什麼大不了這點感到非常驚訝。不過Aromat就是好吃,大家還是會把他撒到玉米上面去。
有些時候會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像是現做的提拉米蘇,或是約根帶我們去Montagu的市集我們在那邊吃了五個攤販的食物,或是有天他做了Lentils(某種豆子)的漿糊,吃起來像竟然像肉鬆…
不過平常吃的部份大概就這樣。完勝我在日本WWOOF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