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博物館。聽起來多氣派的名字。我以為,他會細細的講解南非歷史,放滿文物文件,描述過去千百年的一切。
我錯了。
這個博物館大概分成幾區。第一區是「史前繪畫區」,裡面陳放南非上萬年前的壁畫。
第二個部份,是「海洋動物」區。裡面放了很多用塑膠作成的動物,像是烏龜,鯊魚,海豚,和很多的鯨魚。他們把一隻大鯨魚的(塑膠仿製)骨骸掛在天花板上,相當氣派。如果把LED燈裝進那些塑膠裡面,讓骨頭整個發亮,會是個不錯的掛燈。
這個大概佔整個博物館的1/2。
第三個部份是「陸地動物」,有些獵豹豺狼斑馬羚羊標本,還有一些塑膠恐龍。
第四個部份是「達爾文進化區」。第五個部份是「礦物區」。
就降。
可以弄出這麼大規模的博物館也很不簡單了。但另一方面來說,為什麼鯨魚要這麼多?多到我離開的時候,滿腦子只剩下鯨魚?
中午去吃衣索比亞料理。
跟在聖荷西吃過的衣索比亞料理不太一樣的是,麵包從深灰色變成白色,而且不那麼酸。除此之外大致上差不多。
麵包叫做Injera,是拿穀物磨粉泡水發酵後,像做法式可麗餅一樣烘烤而成。
吃法呢,就是純粹用手,拿著一卷卷的「麵包」,像用衛生紙一樣撕一塊下來,然後拿去「擦」或「夾」中間盤子上的料理。吃完一卷一卷的之後,就把料理下面那層麵包給吃掉。兩個「麵包」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鋪開的,一個是捲起來後切段。
盤子上從12點鐘方向,順時鐘依序是「奶油檸檬雞」,「Lentil扁豆」,「酸酸蕃茄沙拉」,「肉燥醬香菇」,「肉燥醬與咖哩醬混和後加上牛肉丁」,「Chick Peas鷹嘴豆」。
相當滿足。
然後我們又點了衣索比亞咖啡。相當有趣。
旁邊燒的香是Frankincense (網路上翻譯是「乳香精油」),然後爆米花,然後很像70年代會出現的老茶杯。咖啡大概是深度烘培的,很濃很苦很酸,而且沒有什麼餘味,彷彿是用即融包泡的。
吃完午餐經過火車站時,看到一個廁所的門,男女都有。之前去過幾個公共廁所都沒這個,還蠻訝異的。
要投幣才可以推門進去。這個鐵門的概念真的很有趣。如果他們把他改成「出來後再付錢」,那肯定裡面會關到一堆沒有錢的人,然後新進去的人就會被打劫。這時,警察再上就可以賺業績了。
我搞不懂的是他的定價:1R。我想這個鐵門是拿來檔無家可歸的人。問題是,300公尺之外就有沒有鐵門的廁所了。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